法人代表崔海玲(029-88295417/13700233231)郑重声明:现网络上出现很多假冒我西安清远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的网站,还有在其他网站发表我公司人工模拟降雨说明书以及之前的销售员联系方式,本人从未授权任何人或单位使用我公司名称建网或发表我公司降雨说明书,如果客户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或以我公司名义承接工程出现品质和质量问题,本公司概不负责!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清远动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位**在2019年水保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 2019-09-16    作者: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编者按】

2019年8月10日,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主办,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大连开幕。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部长张弛教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冯浩研究员、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杨明义研究员分别在大会上致辞。三位专家的致辞得到了与会同行的热烈响应。现将上述致辞全文发表在会议公众号上,以飨读者。


******************************************************************************


(一)张弛教授致辞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兴能和来自全国水土保持界的专家、学者相聚在美丽的北方明珠——大连。首先我代表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对本次年会的盛大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大连风景秀丽、气候怡人,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一个多月以前,第十三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办,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新的色彩。今天,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主办,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2019年学术年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众多国内外专家齐聚星海,共商水保盛事,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出谋划策,将为这座魅力之城留下新的佳话。

借此机会,请允许我简要介绍大连理工大学和我校建设工程学部的基本情况。

大连理工大学于1949年建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依山傍海,办学条件优良,形成了一校、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区(大连凌水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的办学格局。学校以培养精英人才、促进科技进步、传承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为宗旨,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精神,致力于创造、发现、传授和应用知识。学校现有教职工4167人,其中专任教师252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7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31人。目前我校有在读研究生和本科生共4万余人。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成立于2009年9月22日,下设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建设管理系和深海工程研究中心,包括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学部是由建校初期的土木工程系发展而来的,先后经历了水利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土木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现有教职工总数为293人,包括两院院士4人、教授9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

隶属于建工学部的水环境研究所主要从事水利与环境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是我国早专门从事该工作的学术单位之一。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学仪器基础专项项目等重要国家课题,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百余名。研究方向包括水生态环境保护理论与技术、弱控区雨洪资源化、流域水驱灾害分析与治理、重力侵蚀机理与防治、地貌观测技术等。近年来在水土保持研究方向有了长足的进步。

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对我校水利学科发展给予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对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祝愿各位专家、学者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预祝本次“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圆满成功!


******************************************************************************

(二)冯浩研究员致辞

在这美好的仲夏,400多名全国的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家和学者相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相聚在大连理工大学,研讨学科前沿,交流学术思想,共叙友谊,实乃学科之幸事。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的到来和积极参与。感谢大连理工大学对会议的精心组织和辛勤付出!

我国的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学科一直走在前沿阵地。李锐研究员是世界水土保持学会主席。上个月由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国际水土保持研究》被SCI收录而且有较高的影响因子。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拥有土壤侵蚀和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批国家和省部级野外台站,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土壤侵蚀理论体系和评估模型,在北方风沙区、黄土高原、黑土区、南方丘陵喀斯特石漠化等不同典型区域建立了治理范式,尤其是为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为国家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事业做出了贡献。同时而且积极参与世界土壤侵蚀评估有关活动,也为一带路沿线国家不同区域生态治理提供了典范。去年水保所在杨凌举办了全球土壤侵蚀高层论坛,得到各位领导和专家支持,也扩大了我国土壤侵蚀的世界的影响力,今年五月李锐老师和刘宝元老师等专家出席了在意大利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全球土壤侵蚀评估会议,李老师和刘老师两位专家进入了FAO全球土壤侵蚀制图专家组。下一步将在全球土壤可蚀性和LS因子的评估,为一带一路国家土壤侵蚀潜在风险的评估方面会做出我们国家自己的贡献和影响。

今年是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实施20年,前几天在搜集退耕还林工程有关资料的时候又一次看到水保所唐克丽先生20年前在《水土保持研究》上发表的论文《中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的特点及展望》,很有感慨,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她在文中提到:中国坡耕地的土壤侵蚀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尤其在黄土丘陵区的坡耕地上,不仅发生通常的溅蚀、片蚀、细沟侵蚀,且形成了特殊的浅沟侵蚀,并影响到沟谷侵蚀的发展。自丘陵顶部分水岭随丘陵斜坡向下延伸到谷坡直至沟床,坡度逐渐增大,侵蚀强度随之增大,与侵蚀强度相对应的不同侵蚀方式有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自上而下呈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因此,黄土丘陵区坡耕地的侵蚀动能,不仅标志了各个因子的侵蚀能量,特别显示了各个因子之间及各种侵蚀方式相互联接成链状的加速作用的动能关系,我们称之为侵蚀链动能机制。按照刘宝元老师的话,黄土坡面上每5米的侵蚀都不相同,非常复杂。物理力学和侵蚀学的交叉形成发展了侵蚀力学,尤其在黄土高原进一步研究揭示坡、沟系统侵蚀链的动力机制,乃是设计配置调控降雨径流侵蚀动能水土保持措施的重要理论依据。

唐先生20年前发表的这些科学认识我认为直至现在仍然不落后,因为有很多问题仍然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1986年唐克丽先生在人民日报撰文“为什么黄河的泥沙不见减少”,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是控制水土流失有效的措施。因为她以及一批老科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考察和调研发现,降雨和地形自然因子虽是影响水土流失基本的因素,但近30年来没有明显的异常变化,对土壤流失量的增加不可能起主导作用,查明人为因素对土壤加速侵蚀的影响是对症治理的关键。当时的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是建设梯田和坝地为主的基本农田,但建成的基本农田只占水土流失面积的0.8%。大面积坡耕地水土流失未加控制。对占坡面侵蚀量50%和70%的浅沟和坡面侵蚀估计不足防治不力。例如,杏子河流域的农地中,90%以上是坡耕地,1982年调查测算,该流域坡耕地的流失量占到河流总输沙量的60%。因此,忽视大面积坡耕地的治理,特别是人为的不合理开垦和植被的破坏,是造成水土流失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基本抵消了水保效益的增加。所以泥沙虽来自沟谷,但根源在于不合理的开垦。而且这种现象在黄土高原比较普遍。因此,从产沙部位和产沙方式上看,退耕还林还草是控制水土流失有效的措施。

33年后的今日再回顾,这些来源于科学研究和大量长期实地调查的看法和观点仍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时代意义,是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实践考验的。追求科学和科学家精神是唐先生他们这一代人可贵难得的特质。要知道,当时提出这样和水利部门意见不一致的观点是顶着巨大压力的,而且受到了不少非议的。今天土壤侵蚀学科发展很快,但我们一定不要忘记老一辈科学家重视理论和调查研究相结合,时刻关心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需求和问题,投身于事业,扎根于实践,求索于真理的科学精神。

今年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20年,20年前的前天,朱镕基总理从延安考察水土流失治理来到水保所,和水保所科研人员询问讨论后,在退耕还林16字方针中增加了一个草字。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黄土高原植被盖度从退耕前1999年的31.6%提高到2018年的63.2%,翻了一番,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入黄泥沙显著降低,20世纪70年代以前,黄河输沙量为16亿吨/每年,而近10多年降至1-2亿吨/每年。黄土高原正由黄到绿,由绿变美,由绿变富。黄土高原增绿不但为中国变绿,也为全球变绿做出了贡献。

面向新时代,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学科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绿色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的重任,国家需求对学科的发展和创新需求越来越迫切,学科也只有在不断为满足国家需求中做贡献不断发展强大,时代也赋予了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学科新的使命和任务。

我们的学科服务的目标除了搞水、土、山、田、林、草相互作用与过程以及资源环境的保护,建设高质量的可持续的绿水青山,还应包括在有条件的区域,让这些资源和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市场链、人才链等结合,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市场、法律几个轮子同时开动起来形成合力,促进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把美好的生态环境转变为可消费、可支付的生态产品的理论和技术!真正实现生态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进而推动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

今天这么多专家和学者到会,衷心希望充分研讨,多加交流,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再次感谢大连理工大学对会议的组织、筹办所做的辛勤努力和卓越贡献。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谢谢!


******************************************************************************

(三)杨明义研究员致辞

尊敬的张弛部长,尊敬的冯浩所长,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学:

我代表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本次学术年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鼎力支持本次学术年会的大连理工大学及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早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学术年会,我们邀请了3位专家做大会主题报告,从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视角去认识中国的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问题,报告不多,重在引领。衷心感谢张信宝研究员、李占斌教授、李智广教高给予我们的学术支持,也感谢黄炎和校长、张弛部长、冯浩所长百忙之中来指导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更有多年来一直支持我们专委会工作的蔡强国先生、余新晓教授、蔡崇法教授、雷廷武教授、吴发启教授等等学术委员会的专家们。我提议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

2018年,专委会邀请近60位专家齐聚郑州,召开了主题为“新时期的中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高层论坛,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的发展方向问题。今年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水土保持与“两山理论”,是郑州会议主题的扩展与延伸,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水土流失问题是一切生态环境问题的集中体现,搞好水土保持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基础,实现绿水青山一直是我们水保人的梦想和执着,我们就是践行“两山理论”的排头兵。

中国的国家需求已摆在我们面前,从全球来看,今年5月15日在罗马,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了主题为“拯救我们的土壤:寻找阻止侵蚀的方法”的全球土壤侵蚀研讨会,出版了《土壤侵蚀:可持续土壤管理面临的挑战》一书,指出:全球土壤侵蚀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携手合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需要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期新要求,无不提醒我们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的工作者们要与时俱进,顺势发展,踏实准备,奋发前行,我们将大有作为。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30位成员一直致力于为全国的同行们搭建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一个加强团结的平台。本次学术年会,在组织委员会尤其徐向舟老师的殚精竭虑、周密筹划下,来自全国400多人参会,150位专家和研究生将做学术报告,这些都突破了以前参会规模。回想从2013年武汉的150人,2015年江西的180人,2017年沈阳的300人到今年的400多人,强烈感受到我们水保人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只有凝聚起来,才能把我们的水保事业做大做强,才能在国家层面上乃至全球发出我们的强音。打铁还需自身硬,衷心希望参会的老师同学们在本次会议如此多的大家参会,如此多的报告情况下,聆听-思考-交流-碰撞,产生璀璨的火花,能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发展有所帮助,能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把中国的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工作推向更高的水平。我坚信我们本次学术年会一定圆满成功,美丽的大连一定给您留下难忘的记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