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西安人工模拟降雨公司为您介绍如何提高提高测钎法精确度: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波罗赤镇波罗赤村附近,属于大凌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貌区划属于燕山—辽西中低山地[6],大凌河自南而北贯穿全区,形成中部低、两翼高的宽谷低山丘陵。土壤类型有褐土性土、淋溶褐土和褐土[7]。多年平均气温8.9℃,多年平均降水量480 mm,多年平均蒸发量2 057.1 mm,多年平均风速2.8 m/s,多年平均大风天数8 d,多年平均较大冻土深度135 cm。
1.2试验设计
本试验是在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试验基地的人工模拟降雨大厅进行的。人工模拟降雨设备采用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与西安清远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QYJY-503固定式人工模拟降雨装置。观测小区为可调节坡度土槽。土槽中装土与土槽平行,表面进行粗糙处理,坡面尺寸1 m×2 m,在坡面上铅垂插入15根钢钎,每根钢钎之间距离30 cm,由上至下一共5排,每排3根,钢钎居中布设,距土槽上边30 cm,距土槽两边各20 cm。测仟编号顺序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考虑到坡面土体可能出现淤积现象,如果钢钎顶部紧贴坡面,土壤会覆盖钢钎帽,无法进行正确的测量和读数,因此布设的每一根测钎露出地表5 cm。
试验条件设定为模拟降雨雨强40 mm/h、降雨历时30 min,观测小区坡度8°、地表覆盖度0、初始土壤容重1.23g/cm3、土壤含水量14.79%。从地表产流开始计时,每隔3 min用500 mL广口瓶取少量径流量一次(即瞬时径流量),同时采用大容量桶收集并记录3 min内的径流量(含瞬时径流量)。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降雨前后分别对每一根钢钎出露地表的长度进行测量记录。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度,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进行了5次降雨试验。
1.3数据分析方法
用精度到mm的钢尺进行测钎长度测量。用量筒量取广口瓶收集的径流量,用滤纸和漏斗过滤采集广口瓶内的泥沙样,放置烘箱烘干12 h后用电子天平称量。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用Origin软件绘图。
人工模拟降雨法土壤侵蚀量是根据采集的泥沙样质量来推算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Wh为人工模拟降雨法计算的土壤侵蚀量,g;wi为每个时间段土壤侵蚀量,g;Vi为每个时间段(3 min)总径流量,mL;vi为每个时间段末(每3 min)瞬时径流量,mL。
测钎法土壤侵蚀量计算参考《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 277—2002),通过降雨前后钢钎出露地表的差值计算降雨过程土壤侵蚀厚度和总的土壤侵蚀量[8]。计算公式为
Wc=1000ZSρ (2)
式中:Wc为测钎法计算的土壤侵蚀量,g;Z为侵蚀厚度,mm;S为观测小区坡面面积,m2;为土壤容重,g/cm3。
温馨提示:更多实用人工模拟降雨,敬请关注西安人工模拟降雨公司。